首页
康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2023-07-11 22:19:18
来源:
康定市人民政府
阅读数:
4352次
字号:
收藏
打印
分享: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温馨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康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








康定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二零二二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 把握趋势,明确文旅发展新方位 1

一、“十三五”发展评估 1

(一)发展成就 1

(二)主要问题 5

二、“十四五”发展环境 7

(一)发展机遇 7

(二)面临挑战 10

第二章 确定思路,制定文旅发展新战略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2

三、发展目标 14

四、发展定位 17

五、主要任务 17

第三章 空间优化,构建全域发展新格局 19

一、总体布局 19

二、片区发展思路 19

(一)一核引领 20

(二)两极支撑 20

(三)三带联动 20

(四)四区协同 22

三、协同推进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23

第四章 增强吸引,充实文旅产品新供给 24

一、文旅项目培育创新 24

(一)造引擎,全域协同推进重大项目 24

(二)强龙头,做强情歌故里旅游品牌 25

(三)造精品,打造文化旅游知名品牌 26

(四)塑品牌,提升文旅发展形象品质 29

二、文旅产品体系优化 31

(一)情歌文化深度体验产品 32

(二)贡嘎生态休闲度假产品 32

(三)河谷乡村阳光康养产品 33

(四)古道历史文化创意产品 33

三、全域旅游线路规划 33

(一)省域精品旅游线路 34

(二)州域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34

(三)市域精品旅游线路 35

第五章 产业协同,拓展融合发展新领域 36

一、文化+旅游 36

二、文旅+交通 37

三、文旅+体育 38

四、文旅+农牧 39

五、旅游+藏医 43

六、文旅+康养 44

七、文旅+科技 44

八、文旅+研学 45

第六章 配套升级,建立优质服务新体系 45

一、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45

(一)旅游交通建设 45

(二)旅游集散中心 46

(三)自驾车服务体系建设 47

(四)智慧旅游建设 47

(五)旅游厕所建设 49

二、旅游要素体系建设 49

(一)提升餐饮品质,实施美食工程 49

(二)提升住宿品质,实施美宿工程 50

(三)提升购物品质,实施美物工程 51

(四)提升文娱品质,实施标准示范工程 53

第七章 品牌营销,拓展文旅消费新市场 53

一、品牌形象塑造 53

二、品牌形象推广 55

三、营销渠道拓展 57

(一)全媒体整合营销 57

(二)多元主体联动营销 58

第八章 强化保障,增强文旅发展新动能 58

一、加强规划统筹协调 58

(一)加强组织领导 58

(二)创新综合管理 59

(三)构建文旅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体系 60

(四)推进“多规合一” 60

(五)保障规划实施 60

(六)严格监督考核 60

二、创新完善政策支撑 61

(一)创新土地利用政策 61

(二)强化财政金融政策 62

(三)加强新业态支持政策 62

(四)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63

三、推进依法治旅进程 63

(一)提高依法行政质量 63

(二)依法规范文旅市场 63

(三)加强资源环境保护 64

(四)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64

四、创新发展平台机制 65

(一)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平台 65

(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平台 65

(三)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平台 66

(四)文旅资源协同开发平台 66

(五)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平台 66

(六)文旅品牌对外推广平台 67

(七)文旅产权保护服务平台 67

五、激发文旅市场活力 68

(一)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 68

(二)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 68

(三)加大文旅招商引资力度 69

(四)推进文旅业改革创新 69

六、实施人才强旅战略 70

(一)健全文旅行业培训机制 70

(二)完善文旅人才培养机制 70

(三)做好文旅人才引进工作 71




 


第一章 把握趋势,明确文旅发展新方位

一、“十三五”发展评估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康定市蓄力建设,坚持事业与产业相统筹、保护与开发相协调、融合与创新相结合、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稳步推进文旅体制机制改革,系统推进景区景点开发,全面完善接待服务体系,创新品牌宣传营销。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旅游服务日益完善,文旅传承有序推进,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1.文旅融合开局良好。“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改革发展和旅游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文化和旅游产业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为康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重要贡献。2016-2020年,全市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299.72亿元,年均增长31.96%;共接待国内游客 2818.29万人次,年均增长35.68%。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815万人次,同比增长-8.1%;实现旅游总收入89.67亿元,同比增长-8.2%,旅游业表现出良好的经济增长韧性,后疫情时代恢复增长可期。

表1-1 “十三五”时期康定市旅游业统计

年份

国内游客接待量(万人次)

增长速度

(%)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增长速度

(%)

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

2016

294

19

29.6

20.8

/

2017

319.26

9.1

32.6

9.7

371.1

2018

502.76

55.5

50.18

52.8

/

2019

887.27

84.3

97.67

103.3

/

2020

815

-8.1%

89.67

-8.2%

/

合计

2818.29

/

299.72

/

/

2.文旅项目全面推进。“十三五”期间,康定市聚焦“西山东水中名城”旅游产业布局,坚持“大贡嘎”“大渡河”“大情歌”发展思路,加快景区开发、完善产品体系、丰富文旅业态,多项文旅游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引进了川威集团、会展集团等知名旅游企业来康投资兴业,成功签约康定情歌国际旅游度假区、洲际酒店、希尔顿酒店等重大文旅项目。建成呷巴三千三农业园区、新都桥薰衣草谷、章古山产业综合示范园等农旅项目,实施大渡河、中谷、榆林温泉谷康养休闲度假游项目,建成鱼通土司官寨、色龙世外桃源、若吉藏家渔村研学游基地,打造折东鱼通文化旅游示范带、折西木雅文化旅游示范带和城区情歌文化生活体验区。建成全州首个“康定·银鸡野摄基地”,打造观鸟、观兽、赏花“三大”基地。开发“环贡嘎雪域低空旅游环线”直升机低空旅游线路,填补全州低空飞行旅游领域的空白;包装推出大渡河康养休闲游、民宿体验游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发以广场锅庄舞表演、特色街区(街头)沉浸式演出为代表的特色演艺产品,形成夜游新业态。已启动木格措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木雅温泉小镇、新都桥摄影家天堂小镇、康定贡嘎山西坡·莲花湖旅游景区开发等文旅项目建设工作。

3.文旅品牌亮点纷呈。“十三五”期间,康定市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6家、1个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金汤—孔玉自然保护区、1个贡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荷花海国家级森林公园。青稞产业园成功创建州级现代农业园区。中国康定·国际情歌节被授予全国民族节庆国际化探索实践基地。康定市荣获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中国最美市等荣誉称号,成功获评国家卫生城市,上榜全州最美县城。姑咱镇上榜全州最美乡镇,色龙村、为舍村、日央村上榜全州最美村寨,拉哈村、各日玛村等12个村被列入四川省第四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创建特色旅游乡镇2个、精品旅游村寨5个。完成27家省级星级乡村酒店、1家乡村特色经营点、1个主题酒店、115户民宿达标户创建工作。民居接待达到500户。

4.文旅设施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大力改善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累计投资120亿元。康定机场增开航线,雅康高速建成通车,川藏铁路开工建设,通用机场项目获准立项,建成通乡通村通景公路、旅游公路、旅游连接线2210公里,开通景区旅游公交专线3条,“快进慢游”的立体旅游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阿里布果、折多河湿地公园等城市绿道10公里、溜溜城省级特色旅游街区、折多山旅游综合服务站、康定电商物流集配中心等基础设施。大力实施旅游“厕所革命”,新改建A级厕所7座,设置共享厕所53座,其中智慧厕所4座。完成旅游集散中心改造提升、旅游导视系统建设、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等基础补短工程;配套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警务室、医务室等功能;在重要旅游公路交叉口、旅游景区景点等地设置安装8处全域全景导览图、旅游标识牌44个、固定宣传标语3处,形成布局合理、标准规范的导游导览体系;完成“智游康定”大数据中心和服务、监管平台建设并投入运行,率先在全州实现“一部手机游”,为游客提供7×24小时旅游服务。开工建设康定情歌(木格措)旅游景区部分游览服务设施提升改造项目。

5.文旅服务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涉旅企业6000余家,大中型宾馆900余家,民居接待500户,旅行社16家。持续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组建酒店、餐饮、民居等旅游行业协会,实施涉旅行业持证挂牌上岗,制定行业标准,建立诚信档案。开展都江堰市对口帮扶康定市旅游行业人才提升等旅游培训共计31期,参培人数共计2980人次。组建多行业、多层次约200余人的文化旅游志愿者服务队伍,为游客提供便捷旅游咨询服务。建立健全景区突发事件、游客高峰时段应对处置、旅游安全预警等旅游安全制度,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行拉客、哄抬物价等违法犯罪行为。五年内,全市旅游市场秩序良好,未发生较大的旅游安全责任事故、严重损害游客权益等重大负面责任事件,游客满意度达95%以上。

6.文艺精品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康定市出版《高山远水》《鱼通故事》,出版发行《漫游康定》旅游画册,拍摄《让世界爱上这座城》《大河之上》,编排歌曲5件《康定情歌》《再唱康定》《康定雪》《圣洁甘孜欢迎您》《黎光》、舞蹈1件《天堑变通途》、曲艺类川剧2件《别洞仙景》《藏戏变脸》。成功举办康定首届乡村旅游节、“四月八”转山会、康定国际情歌音乐节等品牌节庆活动,其中“跑马山转山会”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康定情歌节”被省政府评为四川“十大名节”。成功举办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康定市2019春节暨藏历新年、康定市鱼通片区乡村振兴“五·一”沉浸式演出、四川省四季音乐季之一“2019康定情歌音乐节”秋季音乐季、“唱响情歌、舞动康定”康定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等大型演出活动;此外还举办了首届康定情歌国际马拉松半程赛、环贡嘎山百公里徒步穿越赛、“喜迎端午”暨“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主题摄影展,积极组织参加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孜分会场演出、中国新歌声康定赛区海选等活动。康定旅游品牌的辨识度、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高。

(二)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康定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距离实现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情歌文化辐射带动不足、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不够、文旅产业体系不够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尚不能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

1.空间布局呈现小而散,尚未形成特色组团。我市文旅发展当前存在着空间布局发展不平衡、碎片化、同质化等问题,尚未真正形成全域一体的发展合力和整体优势。我市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目前以点状局部开发为主,而且对隐性文化旅游资源的显化利用不足,导致众多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尚未转化为文旅产品或文旅品牌。丰富多样的文旅资源在全市呈全域化分布,但由于空间距离、行政区划、道路基础设施配套不太完善等原因,造成众多景区(点)之间的线路联动、产品组合尚未形成联动性大、竞争力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2.龙头产品容量不高,文旅优势未充分释放。围绕“情歌故里”品牌的整体打造还存在资源开发不深、产品体系不丰、业态创新不足、形象传播不畅、视觉传达不精等问题,以木格措为代表的龙头产品辐射带动能力不足。贡嘎山西坡片区、大渡河流域片区因受地形地质、交通条件、保护制约等因素影响,进一步开发利用受到限制;高原、雪山、湖泊、草原、藏族民俗文化等文旅品牌产品在川西地区中同类别产品较多,开发层次较低导致被替代性较强;雅哈景区、玉龙西景区、莲花湖景区、大渡河康养谷等景区未成为首选的旅游目的地,缺乏有轰动效应的文旅吸引物,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有待提升,整体优势尚未充分释放。

3.文化特色挖掘不够,文旅产品创新不足。康定优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还不足,虽对外知名度较高,但留客能力不足,距实现旅游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还有很大差距。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休闲度假、生态探险等高端旅游产品及体验性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整体特色不突出,创新不足,精品意识不强,导致“好的资源优势”没能转化成为“好的产业优势”。康定情歌文化、木雅文化、鱼通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丰富、特色浓郁,但缺少整合的技术与手段,导致产品类型单一,产业要素不完善,配套产品丰富程度及景区差异性不明显,缺乏发展活力和整体竞争力。

4.文旅新业态开发不足,项目招商引资难。康定文旅产品供给体系不完善,第二梯队旅游品牌不足,特色不够突出,在整体规模、文旅业态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市文化和旅游产品以观光型为主,A级景区构成主力,缺乏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康养旅游基地、体育旅游基地、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等业态和品牌。精品民宿、露营地、文化演艺、定制服务、艺术文创、旅游商品、美食街区等精品业态开发不足,与周边地区差距较大。此外,文旅资源要素约束紧,文旅项目招商引资落地难,营商环境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优化发展环境的任务艰巨繁重。

5.产业融合深度不足,文旅带动效果有待提高。我市文化旅游业虽然初步取得较好的发展成效,但文旅生态与产业经济的协同效应尚未显现,情歌文化、木雅文化、鱼通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变为文旅体验产品的转化能力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不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有待提升,文化资源、文化设施的旅游化亟待创新。此外,“农牧+文旅”“非遗+文旅”“藏医+文旅”“ 教育+文旅”“商贸+文旅”等产业间深度融合发展不足,文旅产业融合领域不宽、层次不高,“文旅+”产业融合的优势产业没有充分释放。

6.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文旅服务体系亟待加强。康定市拥有木格措等世界级旅游资源,自然生态资源与历史人文资源种类丰富,但这些优质文旅资源的通达性较差,旅游交通条件参差不齐,县城周边非法营运车辆屡禁不止、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旅游交通网络体系零散、交通衔接不完善、交通工具缺乏特色,不能实现各景区之间公交线路的无缝连接。同时,文旅公共服务体系仍不太完善,“特色供给”“精准供给”不足,旅游规划、旅游营销、智慧旅游、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服务水平与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旅游人才匮乏,缺乏领军型专业人才,缺少先进理念、思维与视野,难以满足高端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

二、“十四五”发展环境

(一)发展机遇

1.发展空间持续拓展。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新态势加快形成,为文旅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新引领。雅康高速、川藏铁路、雅叶高速、康定至炉霍高速、康定至马尔康高速、新都桥至九龙高速化公路在康定市域内通过等交通条件将持续改善,为产业和要素集聚提供了新空间。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疫情期间消费心理的转变,为文旅发展提供了新市场,康养旅游市场不断扩大,周边游、省内游、国内游市场将进一步开发。

2.重大战略不断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与资源配置红利将会与日俱增,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巨大。《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发布,西部大开发进入3.0 时代,西部地区用地、金融、财政方面得到进一步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实施,为乡村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主要景区、产业园区的网络信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将得到全面升级提升。重大战略不断叠加,康定文旅产业发展持续增添新动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全域旅游、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等战略的纵深推进,都将为康定进一步做强“大文旅”长板,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文旅产业赶超跨越,汇聚强大势能。

3.产业优势不断聚集。“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跨界深度融合,产业发展进入新时期。国家、省、市等层面不断重视、不断引导文旅产业高质量,产业活力不断释放。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9项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政策举措;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提出经过5年努力,把四川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文化高地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发展引领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康定文化旅游经济厚植了新优势。

4.供需规模不断扩大。新冠疫情影响,文旅消费重心正在向以国内为主转变,将带动消费需求回流,推动文旅消费提档升级,创造万亿级市场增量。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引领、科技支撑、绿色发展、主客共享将是新时代文旅融合与疫后振兴的主基调。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诸多事件,导致中国经济新一轮循环的正式启动,最主要的特征将是内循环驱动外循环。有利于主动参与国内与国际文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特别是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利合作,引入国内、国际投资,立足于康定文旅资源、将其转化为文旅产业、文创产品等。

5.上位规划明晰方向。四川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旅游强省,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促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提升“三九大”等文旅品牌,共建大香格里拉、大贡嘎、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走廊等,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甘孜州“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三环一带两湿地”发展布局,打造包括“享誉世界的情歌——康定情歌”在内的十大文旅名片之一,严守“三廊三区多点”生态安全战略布局,巩固提升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成果。

6.资源禀赋日益凸显。“十三五”期间,康定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高质量完成,为“十四五”时期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科学有序开发,文旅产业总体谋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康定市旅游资源富集,拥有“蜀山之王”贡嘎山、“摄影家天堂”新都桥、跑马山、木格措、塔公草原、亚拉雪山等为代表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拥有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及贡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荷花海国家级森林公园、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金汤—孔玉自然保护区。康定市区位优势明显,是甘孜州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素有“藏卫通衢、川藏要冲”之称,是川西北主体生态功能区、“大香格里拉”“大贡嘎”生态旅游圈核心区、川西旅游环线上重要集散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在四川藏区乃至全国藏区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康定市文化底蕴深厚,是历史上汉藏“茶马互市”物资交易重镇和藏区三大文化中心之一,上世纪初与上海、武汉并称“三大商埠”,拥有享誉世界、蜚声宇宙的《康定情歌》,以及“四月八跑马山转山会”“康定溜溜调”“木雅锅庄”“木雅藏戏”等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多项国家级称号,“康定国际情歌音乐节”成为省政府重点打造的四季音乐节——秋季音乐节。

(二)面临挑战

1.疫情叠加,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十三五”以来,国民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创新。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世界旅游格局造成深刻影响,也对国内文化旅游消费产生巨大冲击,其影响可能会延续到未来两三年甚至整个“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格局已经确立。康定文旅需兼顾短期应对和长远谋划,正确认识疫情带来的影响,对“十四五”时期文旅发展目标和策略做出科学应对,同时设计一个有效且响应及时的政策框架来应对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文旅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效应强,可在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生态文明、增加社会就业、拉动居民消费、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康定市应坚定不移继续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强文旅产品供给侧改革,提升文旅产业服务质量和旅游满意度,实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品牌影响力不强而优质旅游需求更高。康定市缺乏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国字号文旅金字招牌。同时,文旅市场主体活力不足,社会资本参与文旅市场竞争不足,民营和小微文旅企业参与文旅项目建设与经营不够,导致优质产品供给明显不足,精品景区知名度明显不够,无法满足游客自主旅游与优质旅游需求。

3.产业体系不完善而文旅融合发展要求更高。旅游产业要素内容发展不均衡不全面,未实现由“吃住行游购娱”向“商养学闲情奇” 的深度转变。产业要素聚集、优化组合与融合发展不足,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不深。而文旅产业融合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文化旅游市场不断呈现个性化、深层次、精致化多元等新需求,对于新兴技术在文旅产品供给,旅游管理服务、旅游设施建设等方面应用提出新要求。

4.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高。全市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不平衡,主要景区景点集散体系、旅游交通、旅游厕所、卫生医疗、智慧旅游等建设滞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存在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图书馆、体育馆、剧场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尚需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及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利用率不高,缺乏优质文艺人才队伍等问题。公共服务供给仍不充分,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章 确定思路,制定文旅发展新战略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做出的一系列新论述、新要求,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全省文旅产业“一核五带十大四廊”、全州“康泸新”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文化引领、改革创新和融合发展为动力,坚持“西山东水中名城”的产业发展布局,坚定“大贡嘎、大渡河、大情歌”发展思路,以加快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文化和旅游业态、创新联动机制、创新营销模式,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深化旅游对外开放, 健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业整体品质和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形成“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的文化和旅游发展大格局,把康定建设成为全州“旅游+”“+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高地,努力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大力推进全市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文化和旅游供给,培育文化和旅游新业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改革创新理念贯穿文化和旅游资本盘活、要素集聚、服务管理、金融创新、跨境及区域协作等各个环节,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正确认识改革、发展、规划的关系,促进融合发展。强化中心城区、木格措景区、木雅圣地景区、大渡河片区、贡嘎西坡等文化和旅游板块对康定全域的辐射作用,优化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文化和旅游与农业、工业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发展,促进产业融合;推进文化和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结合,实现多规合一。通过发展文化和旅游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文明引领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工作方针,妥善处理贡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金汤-孔玉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构建文化和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互促互利的发展格局。

——坚持开放发展。积极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 、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走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打通对外开放文化和旅游通道、建好桥梁纽带、搭建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平台, 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提升康定文化和旅游的国际化程度,建立文化和旅游对外开放新格局。

——坚持共享发展。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过程。以人民为中心,以游客需求为导向,要重点解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旅游生活追求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不断推出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利化,加强民族团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发展文化和旅游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与人居环境,在主客共建共享的氛围中增强民众幸福感与获得感,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惠民富民作用。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立足康泸新一体化协同建设,落实“双创”工作任务,巩固提升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成果与发展质量,全力推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为甘孜州旅游集散中心、川西北文化旅游名城及国际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到2025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1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取得突破,旅游业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不断完善,文艺精品创作体系基本构建,推出一批具有时代新气象、反映康定文化特色的文艺精品力作。“情歌故里”文旅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旅游供给力显著提升。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大幅提升,数字内容、工艺美术、影视动漫、旅游演艺、旅游商品等行业更加完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文艺精品创作机制更加健全,新技术、新模式、新创意持续引入文旅产品开发之中,数字博物馆、云旅游、云展览、VR 游乐园、沉浸式演艺、无人酒店等高品质、多层次、智能化、个性化的文旅产品供给更加丰富。

——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城乡文化和旅游休闲空间供给更加充足、布局更加合理,探索推进特色化、人性化、定制化、数字化的文旅服务供给,有序推进标准化、便利化、人性化、国际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持续深化改革创新,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体系,营造既要有利于创新创业又审慎有效的营商环境。

——文化和旅游软实力显著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基本建立。服务标准化、品牌化、网络化、智能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市场美誉度、游客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文旅产业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2.具体目标

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培育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大渡河),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木格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成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3个,建成天府旅游名镇1个、天府旅游名村3个,新培育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20家,引入五星级酒店2家,建设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表 2-1 康定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主要指标

类型

指标

单位

2025年规划目标

属性

产业经济目标

旅游综合收入

亿元

110

预期性

旅游人次

万人次

1000

预期性

其中入境游客

万人次

10

预期性

旅游品质

目标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1

预期性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

预期性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

预期性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大渡河

预期性

省级旅游度假区

2

预期性

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1木格措

预期性

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3

预期性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1

预期性

农旅融合示范园区

2

预期性

省级以上研学基地

3

预期性

旅游特色小镇

4

预期性

天府旅游名镇

1

预期性

天府旅游名村

2

预期性

文化事业目标

博物馆年观众量

万人次

80

预期性

年均组织各类群众文体活动

100

约束性

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

m2

0.08

预期性

公共文化设施每周免费开放时长

小时

56

约束性

文化设施年服务人次

万人次

220

预期性

创作文艺精品力作

〔20〕

预期性

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1

预期性

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2

预期性

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预期性

社会发展目标

旅游业新增就业率

%

20

预期性

旅游业从业人员总数比重

%

16

预期性

农牧民旅游收入占比

%

14

预期性


3.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全市力争接待游客量达到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建成国际知名的情歌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旅游胜地。文化与旅游实现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成熟,文旅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优秀文艺作品、高品质文化和旅游产品充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文化旅游带动作用全面凸显,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四、发展定位

情歌故里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以“情歌故里”为主题和品牌,旨在高举高打“康定情歌”世界级文化品牌,对接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深度挖掘康定情歌文化遗产及其品牌内涵,构建康定情歌超级IP,丰富完善体验、度假、康养、美食、民宿、夜游、研学等文化产品体系,打造城市开放新名片,在川西高原生态文旅片区形成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产品。“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是指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借势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机遇,抢抓川藏铁路建设契机,主动融入西南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走廊及“大贡嘎”“大香格里拉”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全市着力彰显“贡嘎山下、大渡河畔、古道深处、情歌声中”文化底蕴,对接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建设具备国际标准服务水平、彰显中华文化魅力、集聚时尚文旅休闲业态、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五、主要任务

1.坚持规划引领。按照中央、省、州、市相关要求,在汲取原有规划精华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完善符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分年度发展规划,包括产业布局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同时着力完善景点、线路、区域规划,实现旅游规划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交通、水利、林草等专项规划无缝衔接,促进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有机整合与合理配置,不断完善和提升全域旅游功能。建立文化旅游规划评估与实施督导机制,确保规划落地。

2.完善旅游配套。着力推进沿大渡河流域、318国道、贡嘎山三大旅游环线建设,加快推进康定至海螺沟雅家埂隧道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康定――泸定旅游集群板块的交通瓶颈,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打通环贡嘎山旅游线路,全力优化旅游出行环境。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国省干道文旅驿站项目建设,实施折多山综合服务中心改造提升、文化馆图书馆改造提升、新城汽车站一级旅游集散中心改建等项目。建设跑马山溜溜古城综合体,打造具有国际品质,集文创、旅游、餐饮、购物于一体的特色街区和消费聚集区,积极争创国家(省)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继续完善旅游导视系统,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提升旅游厕所等公共设施管理服务水平。

3.提升旅游品质。大力实施品牌培塑工程,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领,推进木格措景区创建国家5A景区,色龙村、若吉村创建国家4A景区;创建大渡河省级旅游度假区、跑马山-雅拉中谷省级旅游度假区;大力实施“天府旅游名牌”建设,力争3年内成功创建1-2个天府旅游名镇、2-3个天府旅游名村、3-5个天府旅游名宿、3-5个天府美食,做响做强跑马山国际转山会、四川省秋季音乐季——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2个节庆品牌,进一步丰富、提升游客体验感。

4.加力造势宣传。围绕“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文旅总品牌,提炼推出康定特色品牌形象“贡嘎腹地·情歌故里”。常态化举办文旅特色主题活动,创新承办、积极参加国内外重大综合性、行业性节会展赛。组织开展天府旅游名县“一年看变化”集中宣传报道,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大力推广康定旅游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提升康定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改进服务品质。持续开展景区“对内注重提品质、对外注重美誉度”管理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完善旅游服务标准,提供个性化、亲情化服务。进一步完善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强化文旅协会管理,推进文旅行业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建设。强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提高游客满意度。着力提升文旅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素养和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旅游志愿者公益活动和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第三章 空间优化,构建全域发展新格局

一、总体布局

康定市紧紧围绕国家、省州“文化振兴”战略部署,按照省委提出的“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围绕全省“一核、五带、十大、四廊”文旅发展布局,主动融入甘孜州康泸新一体化发展大格局,构建康定市“一核两极三带四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附图)。

专栏1 康定市文旅经济发展布局

1.一核。世界情歌文化旅游集散与服务核

2.两极大贡嘎生态度假增长极、大渡河阳光康养增长极

3.三带。G318情歌文化景观带、环贡嘎生态文化体验带、大渡河乡村旅游产业带。

4.四区。亚拉雪山生态旅游区、鱼通文化旅游区、温泉康养旅游区、木雅文化旅游区。


二、片区发展思路

(一)一核引领

发挥康定甘州首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优势、文旅资源优势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势,通过G318、G248、S434道路联动康定城区与新都桥片区,串联整合木格措、跑马山、新都桥等景区景点,深度挖掘情歌文化内涵,突出“情歌故里”文化品牌,连片建设情歌文化发展核心,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娱乐、健康服务、康养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等业态,塑造城市文化旅游氛围,形成多元文化旅游产品,提高康定城区文化旅游服务功能和新都桥旅游集散功能,打造世界情歌文化旅游集散与服务中心,引领全域旅游增长。

(二)两极支撑

打造大贡嘎生态度假增长极。彰显大贡嘎生态,以贡嘎西坡为龙头,加快推动贡嘎西坡、莲花湖、亚拉雪山等景区开发,以重点项目引领,延伸旅游景区产业链,促进旅游品牌建设,提升沿线城镇、景区、村落的主题文化展示和文化旅游服务功能,做亮做响大贡嘎品牌,加快形成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引领贡嘎山周围文旅精品发展。

打造大渡河阳光康养增长极。突出阳光康养品牌,形成“活力动养、休闲农养、怡情神养”三个康养主题,打开康定旅游东大门。发挥大渡河生态环境、阳光气候、绿色有机食品、乡村风光、特色建筑、民族风俗等优势,突出高原田园风光特色,推动生态、康养、文化、休闲农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重点开发休闲度假、康体、文化体验、观光游乐、精品民宿等产品,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建成川西高原阳光康养度假新地标。

(三)三带联动

建设G318情歌文化景观带、环贡嘎生态文化体验带和大渡河乡村旅游产业带,构建康定市文化旅游发展的文化大动脉、生态大动脉、经济大动脉,将全市文化旅游景点串联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康定市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

G318情歌文化景观带。以国道318最美景观大道为主线,联动沿线的溜溜城综合体项目、跑马山、木格措、木雅圣地、新都桥婚纱摄影等文化旅游资源,赋予爱情主线脉络与梯级发展,突出沿线情歌文化的景观元素和景观小品打造,加快木格措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木雅圣地提档升级、新都桥摄影家天堂小镇、跑马山情歌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增强沿线交通服务功能和情歌文化旅游产品的联动开发,空间上联动“大情歌”旅游品牌,建成国际情歌文化体验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环贡嘎生态文化体验带。以国道248为主线,依托沿线绝美的雪山资源、优美的高原湖泊等自然生态资源、厚重的木雅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形地貌,借助沿线周边的亚拉雪山、折多山、格聂神山、哈德山、贡嘎山等雪山资源,加快塔公草原、新都桥摄影家天堂小镇、朋布西古碉、沙德木雅风情小镇、莲花湖等项目建设,扶持鱼子西、冷嘎措、子梅垭口等新兴网红打卡地建设,开发沿线特色文化旅游城镇和精品景区,推动开发观雪山、亲湖水、享度假、自驾游等生态文化旅游产品,空间上联动“大贡嘎”品牌,建设宜居宜游、片区整合发展、雪山湖聚合旅游度假开发的示范区。

大渡河乡村旅游产业带。以大渡河流域为主线,以沿线旅游城镇、精品景区、特色村寨为支撑,加快鱼通官寨田园综合体、孔玉世外桃源景区、若吉藏家渔村、日角彩色文创村、达杠幸福产业村等项目建设与省级,完善流域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农牧业+文旅产业打造,开发生态观光、乡村休闲、精品民宿、峡谷探险、文化体验、研学旅行等文旅产品,空间上联动“大渡河”旅游品牌,建成国内乡村振兴示范旅游目的地。

(四)四区协同

凸显区域文化旅游特色,建设亚拉雪山生态旅游区、鱼通文化旅游区、温泉康养旅游区、木雅文化旅游区四大文化旅游功能区,在空间上进行联动、功能上互补、形象上叠加、品牌上共建共享,进一步发挥龙头景区辐射带动作用。

亚拉雪山生态旅游区。依托雪山、雅拉友措、姊妹湖资源,近期重点打造核心游览区,完善其服务设施,建设高端雪山观光、户外徒步探险、生态疗养示范、自然生态体验、科学研究教育等游憩体验项目,开发生态度假产品、民俗体验产品、雪山观光产品、配套服务产品四大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在空间上协同“大情歌”品牌建设,在主题上协同“大贡嘎”品牌建设。

鱼通文化旅游区。依托鱼通官寨景区,深挖鱼通文化内涵,丰富鱼通文化传承和展示载体,打造多种利用方式,开发艺术设计、文创体验、艺术展示、度假居住等产品体系,建设鱼通露天剧场、鱼通文化博物馆、文创手工作坊、特色小吃街、艺术家工作室、婚庆摄影集市等项目,协同“大渡河”品牌建设。

温泉康养旅游区。依托区域内榆林灌顶温泉、二道桥温泉浴月、中谷藏药温泉、木格措药池沸泉等丰富的温泉资源,与区内情歌文化核心资源及藏族民俗风情融合发展,建设中谷藏药温泉小镇、榆林灌顶温泉谷等重点项目,提升二道桥、木格措等地温泉项目,增加疗养、康养、休养等功能,丰富衍生品,协同“大情歌”品牌建设。

木雅文化旅游区。依托甲根坝镇地处木雅文化核心区的区域优势,借助木雅圣地景区已打响的品牌名气,整合周边古碉楼、锅庄、服饰等木雅文化表现载体,打造包括住宿度假消费、主题餐饮消费、养生休闲消费、户外运动消费、文化体验消费、会议度假消费等方面的度假体验业态,开发文化创意、教育培训、休闲度假等产品,协同“大情歌”品牌建设。

三、协同推进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建设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走廊和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依托雪山、峡谷、湖泊、草原、温泉等自然生态资源,协同推动贡嘎山、香格里拉世界级旅游资源开发,开发生态观光、山地运动、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共建大贡嘎文旅品牌和大香格里拉文旅品牌。串联大渡河滨水旅游资源,以山、水、城和谐共生为主题,开发滨湖休闲、游艇运动、亲水漫游、乡村度假等旅游产品和线路,共建大渡河流域生态旅游文化走廊。依托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生态体验、高原观光、休闲运动、康体健身等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开展生态康养度假、雪山湖泊观光旅游、大草原生态文化旅游,共建川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带。保护传承弘扬红军精神,以赵家磨房红军临时医院遗址、寇家河坝大桥渡河遗址、金汤县苏维埃政府遗址、陇须村苏维埃驻地遗址、高碉战斗遗址、红军英烈墓、“红军长征在康定”历史陈列馆红、32军战斗遗址—康定石卡子等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共建长征红色旅游走廊。

第四章 增强吸引,充实文旅产品新供给

一、文旅项目培育创新

(一)造引擎,全域协同推进重大项目

依托“大情歌”、“大贡嘎”、“大渡河”三大优势文旅IP,全力支持和推进“一城、一山、一水”建设,培育文化旅游新品牌。

“一城”:世界情歌城。立足康定城市,依托溜溜城、跑马山等项目,以大情歌为超级IP,重点推进文化创意、亲子游乐、会议会展以及生态休闲等项目建设,推进大情歌旅游综合集散服务枢纽和榆林情歌文化特色休闲旅游城市建设,构建国际大情歌城市会客厅。做强1个世界情歌城,实施“大情歌+”战略,重塑都市休闲核心地位,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山”大贡嘎生态休闲地。环贡嘎西坡形成旅游发展环线,依托核心的高原生态资源,打造以生态休闲与康养度假为核心的产品体系,创新业态植入,完善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雅哈景区、玉龙西景区、莲花湖景区的建设进程,激活区域联动发展合力,力争建成国家旅游度假胜地。

“一水”:大渡河阳光康养地。以大渡河为旅游发展轴,开展一河两岸建设,力争建成大渡河上核心农文旅产业走廊。保护生态环境, 提升沿线景观,做优乡村精品,提升依托景区和重点村落接待功能,重点开展峡谷揽胜、阳光康养、乡村休闲、研学教育、文化体验等旅游活动。上游区域整合河、谷、镇、田、村资源,培育康养度假区和精品乡村旅游集群;下游区域挖掘鱼通文化,重点发展文化小镇、研学基地、休闲度假等业态。

(二)强龙头,做强情歌故里旅游品牌

1.狠抓龙头景区建设

强化“木格措”龙头景区的引擎作用,借势木格措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契机,推进木格措景区扩容增效,品牌范围上整合四月转山会、跑马山、新都桥、溜溜城等情歌资源,创新情歌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拓展古迹巡礼、名人探访、艺术文创、故事再现、情歌体验、祈福度假等文旅体验,统筹联动G318、G248、S434沿线景区景点,串联形成一条以情歌故事发展线为脉络为主导、有主题、有阶段、有起的的旅游环线,环线内的区域联合打造情歌故里文化旅游区,不断优化情歌故里品牌体验载体。

依托“木格措”龙头景区辐射带动作用,市域联动构建情歌故里游览体系,推进市域开发情歌文化公园、文化景点,完善道路交通、服务驿站、标识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开发多条情歌故里寻访游线,并配置智慧导览和解说体系,形成多条可供游客游览体验1-2 天的情歌故里主题线路。

2.推进龙头产品建设

依托大渡河雄浑的自然资源和情歌文化故乡、藏羌文化走廊、茶马文化走廊、藏族民俗风情等人文资源以及温泉、乡村、高原雪山草原等特色地域资源,打造“一城一园、一山一水、两谷三景、四镇五村”的“康定新八景”文化旅游龙头产品,引领全域旅游产品的部署与建设。

一城一园:世界情歌文化中心城、跑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一山一水:贡嘎山生态休闲旅游地、大渡河阳光康养旅游地。

两谷三景:两谷即榆林-中谷温泉谷、大渡河康养谷;三景即贡嘎西坡景区、亚拉雪山景区、莲花湖景区。

四镇五村:四镇即新都桥摄影家天堂小镇、姑咱康养休闲小镇、沙德木雅风情小镇、金汤特色小镇;五村即色龙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若吉藏家渔村、为舍鱼通文化旅游示范村、水桥高原风情村、俄达门文旅新业态村。

(三)造精品,打造文化旅游知名品牌

1.建设六大精品景区

强化力量聚合,深挖核心资源,着力塑造六大精品景区,带动全域文旅发展。

提升木格措景区。加快推进木格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强化文化体验,增强互动参与,重点提升旅游交通、旅游安全、旅游服务业态、度假设施、产品体系等方面,完善情歌文化的旅游氛围营造与景观环境打造,作为大情歌产品的重要支撑。

提升木雅圣地景区。通过旅游扩容、业态丰富、产业融合等措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消费,新增景观节点、网红打卡地、主题商业业态、主题休闲场所等游览节点,由观光向度假体验转变。创意开发木雅核心文化,打造一批文创旅游商品、文化创作体验店、非遗文化活化传承等精品深度体验项目,实现文化体验化和休闲娱乐化。

整合升级新都桥摄影天堂小镇。立足新都桥中心城镇,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村落,配套完善设施与服务;借助新都桥旅游集散中心的优势,采取“酒店+”的经营模式,引入五星级酒店等高端项目,突出夜间产品的打造。整合“住宿+餐饮+摄影+网红”,近期重点打造黑石城、鱼子西、香薰谷等网红景区。同时,注重节庆活动的运营,形成人气聚集和创新业态。

打造跑马山情歌文化主题公园。依托跑马山公园、康定老城,以情歌文化资源为引领、山地资源和城镇资源为支撑,打造旅游吸引核,创新旅游业态,将情歌文化与“食、 住、 行、 游、 购、 娱”等休闲体验业态进行全方位嫁接,获得眼神发展,作为大情歌文旅品牌的核心承载体、康定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引擎。

培育大渡河康养旅游胜地与乡村旅游节点。依托大渡河的河流峡谷和阳光气候资源,借势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借助传统寨落历史人文资源载体,建设乡村休闲、特色民宿、康养度假产品,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旅游,通过一村一品示范引领,推动“田园综合体+文创乡村+美丽乡村+产业特色村+精品民宿+农旅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引入社会资本活水,强化区域联动,打响“大渡河”品牌,最终形成大渡河阳光康养旅游胜地。

建设环贡嘎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依托贡嘎西坡区域的雪山绝佳观景点、高原优质生态环境、多彩高原湖泊等优势资源,重点打造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串联雅哈景区、玉龙西景区、莲花湖景区多片联动发展,串联甲根坝镇、沙德镇、普沙绒乡、贡嘎山镇形成贡嘎西坡旅游小环线,构建“大旅游+大度假+大康养+大生态” 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提升完善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民宿、餐饮、酒店、露营基地等产业设施,实现康养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建成国家旅游度假区。

2.打造新兴旅游景区

适应文旅发展需求动向,深入挖掘未被广泛开发利用的优质旅游资源,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配备基本的旅游服务,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特色业态,着力建设七大新兴旅游景区景点。

建设莲花湖景区。依托区域内的莲花湖、月亮湖、凯木凯格、热水塘温泉等资源,以“多彩灵湖”为主题,开展婚纱摄影、野外游憩、审美欣赏、科技教育、娱乐体育、修养保健和文化体验等活动,依托优质的生态环境打造精品民宿、高端露营、野奢度假等旅游产品。

建设玉龙西景区。依托区域内的玉龙西草原、新贡嘎寺、子梅垭口、老贡嘎寺等资源,开展野外游憩、审美欣赏、科技教育、娱乐体育和文化体验等活动,近期重点打造子梅垭口、冷嘎措等新兴网红地,完善道路、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配套住宿、餐饮服务。

建设雅哈景区。依托区域内的巴恰布沟、马克纳、木雅经堂、阿加仲沟、哈德山、钙化滩、贝母山、朋布千年古碉等资源,开展野外游憩、审美欣赏、娱乐体育和文化体验等活动,打造木雅文化体验、徒步探险、生态露营等旅游产品。

打造亚拉雪山景区。整合亚拉雪山区域的雪山观光、巡山朝圣、高原草甸、风情体验、茶马文化、地域民俗等文旅资源,开发高端雪山观光、定制户外徒步活动、高原生态度假、藏地民俗体验等旅游产品体系;在外围观景点串联环线,形成“雪山+草原+风俗”的复合型深度体验游线。

建设中谷藏药温泉小镇。立足中谷村、二道桥村、头道桥村等区域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将温泉资源与藏医药资源、藏族原生态民俗村落结合,完善养生产业链,优化建筑与景观环境,构建“疗+养+游”的产品体系,打造以藏药养生为核心、温泉体验为载体的复合型藏药温泉特色小镇。

建设榆林灌顶温泉谷。规范辖区内温泉利用方式,探索整村联合开发运营的管理模式,在全域布局种类多样、风格各异的温泉体验项目,创新延伸温泉在吃、住、游、购、娱等多方面的利用,拉长产业链,形成强大的休闲旅游产业集群。

建设野牛沟景区。依托区域内的原始森林、天然草地、五色天然海子、瀑布、雪峰、名贵药材、野生动植物等资源,以“百宝珍珠”为主题,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生态观光、科普教育、原始森林穿越、山野康养休闲度假等休闲旅游业态。

3.构建精品文化旅游品牌体系

突出文化特色,结合文旅发展实际,积极申创一批“天府旅游名镇”“天府旅游名村”“天府旅游名宿”“天府旅游名导”“天府旅游名品”“天府旅游美食”,推动建立完整的天府旅游名牌系列产品。

(四)塑品牌,提升文旅发展形象品质

1.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巩固提升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优化旅游公共服务硬件、软件设施,深化全域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创新供给,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带动全市旅游发展迈向新台阶。

2.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对标详细部署旅游交通、游览服务、旅游安全、环境卫生、旅游购物、综合管理、环境资源保护等内容,找准差距、分析问题、补足短板,加快推进木格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创建成功。

3.升级两大核心景区

提档升级木格措、木雅圣地两大核心景区。增强核心吸引物、强化文化体验、丰富主题旅游产品体系、补足和优化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尤其注重对景区建设中的人性化游览服务、智慧化旅游设施与服务建设、特色文化及产业链发展的提升。通过旅游扩容、业态丰富、产业融合等措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消费。

4.新增旅游创建品牌

提升优化若吉民宿旅游村、色龙仙居旅游景区,持续扩大大渡河康养旅游度假产品的吸引力和龙头带动作用,支持和引导景区高标准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支持莲花湖景区、玉龙西景区、雅哈景区、亚拉雪山景区、榆林灌顶温泉谷、塔公草原与塔公寺等文化资源按国3A级旅游景区以上标准开展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与提升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大力发展度假旅游,培育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依托跑马山旅游区,以大情歌文化未主题,打造康定情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十四五”期间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依托坛大渡河旅游区、雅拉中谷温泉旅游区等休闲度假业态集聚区,“十四五”期间加快创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品牌。

持续推进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国家农业公园、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等各类文化旅游品牌创建工作。大力实施“天府旅游名牌”建设,力争3年内成功创建1-2个天府旅游名镇、2-3个天府旅游名村、3-5个天府旅游民宿、3-5个天府美食。其中,推动新都桥镇创建天府旅游名镇,推动若吉村、水桥村、色龙村等创建天府旅游名村。

专栏2 康定市优质文化和旅游项目供给重点任务

1.引擎项目

一城:世界情歌城

一山:大贡嘎生态休闲地

一水:大渡河阳光康养地

2.龙头项目

龙头景区

康定情歌(木格措)景区

龙头产品

一城一园:世界情歌文化中心城、跑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一山一水:贡嘎山生态休闲旅游地、大渡河阳光康养旅游地

两谷三景:榆林-中谷温泉谷、大渡河康养谷;贡嘎西坡、亚拉雪山、莲花湖

四镇五村:新都桥摄影家天堂小镇、姑咱康养休闲小镇、沙德木雅风情小镇、金汤特色小镇;色龙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若吉藏家渔村、为舍鱼通文化旅游示范村、水桥高原风情村、俄达门文旅新业态村。

3.精品项目

精品景区:木格措景区、木雅圣地景区、新都桥摄影天堂小镇、跑马山情歌文化主题公园、大渡河康养旅游胜地与乡村旅游节点、环贡嘎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

新兴景区:莲花湖景区、玉龙西景区、雅哈景区、亚拉雪山景区、中谷藏药温泉小镇、榆林灌顶温泉谷、野牛沟景区

4.品牌项目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保障设施建设项目等

国家A级景区创建工作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康定情歌(木格措)旅游景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若吉民宿旅游村、色龙仙居旅游景区

国家3A级旅游景区:莲花湖景区、玉龙西景区、雅哈景区、亚拉雪山景区、榆林灌顶温泉谷、塔公草原与塔公寺等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

康定情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项目

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

大渡河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项目、雅拉中谷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项目

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莲花湖景区


二、文旅产品体系优化

依托“康定情歌城”“贡嘎蜀山王”两大核心吸引物,坚定“大贡嘎、大渡河、大情歌”发展思路,着力构建“情歌声中”“贡嘎山下”“大渡河畔”“古道深处”四大产品体系,形成观鸟游、低空游、研学游、亲子游、特色文化体验游等旅游新产品,打造文化旅游新业态,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文旅经济。

(一)情歌文化深度体验产品

立足情歌文化资源,依托溜溜城、跑马山、木格措、新都桥、榆林温泉等体验项目,深度挖掘情歌文化内涵,延伸情歌文化承载面,重点开拓文化体验、文化创意、研学旅游、演艺旅游、体育旅游、主题酒店等多类型文化旅游产品,全方位推进情歌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服务与文化的融合,丰富文旅产品的人文内涵,提高服务品质、改善文化体验,培育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以此促进康定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贡嘎生态休闲度假产品

以贡嘎雪山为核心,串联周边的生态旅游资源,借助贡嘎西坡旅游景区建设契机,按照“对内提品质,对外提高美誉度”的要求,以“提升整体形象、培育产品业态、优化管理服务、补齐基础短板”为着力点,全力打造以山地休闲、温泉康养为核心的度假产品,构建高端度假民宿、山地运动休闲、湖泊体验产品、高山温泉康养、生态旅游营地等生态度假产品体系,全面提升产品品质,丰富产品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品牌影响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度假休闲旅游需求。

(三)河谷乡村阳光康养产品

依托大渡河生态资源与气候资源,在沿岸广大乡村区域,

依托康定折东门户的区位优势以及大渡河谷天然的地形海拔、气候条件、阳光物产等康养资源条件,借助若吉·藏家渔村、鱼通·土司官寨、色龙·世外桃源为代表的旅游体验项目,以“阳光康养”为主题,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休闲旅游为途径,以康养度假产品为核心,构建康养休闲度假、乡村温泉民宿、自驾骑行营地、精品乡居产品等乡村阳光康养产品体系。融合医疗、农业、运动文化等产业,实现“健康+农业”、“健康+运动”“健康+医疗”、“健康+文化”、“健康+教育”的多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川西北康养旅游转型发展。

(四)古道历史文化创意产品

根据康定市“茶马古道第一重镇”、“藏羌彝民族走廊轴心”品牌形象,以茶马古道文化融合藏族民族文化,整合区域内的木雅文化、鱼通文化等多种历史文化资源,按照文化创意打造思路,构建文化创意旅游、文化遗产旅游、传统民俗体验、大型文化演艺、旅游商贸购物的文化体验产品体系,培育以书、画、香、茶、花、酒、食等主题特色商品,打造以荼马文化为主题的演艺剧院、酒店、超市、娱乐等旅游服务设施。

三、全域旅游线路规划

立足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区位,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积极培育跨区域联动线路发展,融入大贡嘎、大香格里拉、大渡河流域、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走廊等区域合作平台,打造统筹内外的精品旅游线路。

(一)省域精品旅游线路

川西小环线:成都—二郎山—泸定桥、牛背山、海螺沟(泸定)—木格措、塔公草原(康定)—甲居藏寨、美人谷(丹巴)—四姑娘山(小金)—都江堰—成都。

夏季研学避暑之旅:成都—碧峰峡—泸定桥—海螺沟—丹巴中路藏寨—康定—稻城—迪庆。

大香格里拉环线:成都—二郎山—泸定桥、牛背山、海螺沟(泸定)—木格措、塔公草原(康定)—海子山(理塘)—天文主题公园、亚丁(稻城)—藏香田园、查呈沟天浴温泉(乡城)—下拥、翁甲、瓦卡特色小镇(得荣)—香格里拉—虎跳峡—玉龙雪山、丽江古镇(丽江)—泸沽湖、邛海(西昌)—成都。

318/317最美景观环线:成都—二郎山—泸定桥、牛背山、海螺沟(泸定)—木格措、新都桥(康定)—海子山(理塘)—天文主题公园、亚丁(稻城)—措普沟、夏邛古镇(巴塘)—然乌—波密—林子—拉萨—纳木错—那曲—丁青—昌都—德格经印院(德格)—拉龙措古冰漂湿地旅游景区(白玉)—格萨尔王城(甘孜)—霍尔湿地(炉霍)—墨石公园、亚拉雪山(道孚)—甲居藏寨(丹巴)—四姑娘山(小金)—都江堰—成都。

(二)州域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环雪域贡嘎旅游线路:泸定桥、牛背山、海螺沟(泸定)—木格措、跑马山、新都桥(康定)—伍须海、猎塔湖(九龙)—康巴汉子村、木雅藏寨(雅江)—墨石公园、亚拉雪山(道孚)—甲居藏寨、美人谷(丹巴)。

环贡嘎山自驾新体验之旅:康定(若吉、色龙)—丹巴中路—党岭—道孚玉科草原—八美—塔公—新都桥—康定城—雅加埂—海螺沟—泸定杵坭。

地质科考研学之旅:康定市(折多山)—道孚县(墨石公园)—德格县(玉隆拉措、雀儿山、冰川)—白玉县(察青松多保护区、古冰帽遗迹)—新龙县(丹霞地貌红山景区、雅砻江大峡谷、措卡湖)。

康巴温泉康体养生游:海螺沟—榆林宫—二道桥—木格措—海子山—茹布查卡镇—巴塘茶洛—道孚亚拉雪山—玉科·观音桥。

(三)市域精品旅游线路

1.情歌故乡浪漫游

跑马山—溜溜城—木雅圣地—铁索村—新都桥—七色村—塔公草原—东关体验区—木格措景区—折多山—二道桥温泉—康定情歌文化园区—康定市—榆林温泉群。

2.大渡河康养休闲游

姑咱镇—野牛沟—色龙世外桃源—金汤孔玉自然保护区—金汤特色旅游小镇—鱼通官寨—为舍村—日角文创村—若吉藏家渔村—达杠幸福产业村。

3.贡嘎西坡观山览湖生态游

甲根坝镇游客集散中心—钙化滩—雅哈垭口—冷嘎措—玉龙西—泉华滩—子梅垭口—贡嘎寺—莲花湖—月亮湖—沙德瓦约古寨—朋布西古碉—甲根坝镇。

4.精品民宿深度体验游

色龙世外桃源—离垢悦谷—木格措—新都桥摄影家天堂小镇—沙德木雅风情小镇—玉龙西民宿聚落—莲花村民宿聚落—宋玉藏式温泉度假村。

5.高原藏风自驾游

色龙世外桃源—若吉藏家渔村—跑马山—木雅圣地—新都桥摄影家天堂小镇—朋布西古碉—沙德木雅风情小镇—莲花湖景区。

6.温泉康养度假游

榆林灌顶温泉谷—二道桥温泉浴月—中谷藏药温泉小镇—木格措药池沸泉—热水塘温泉—吉居宋玉藏风温泉村。

第五章 产业协同,拓展融合发展新领域

以文化为引领,挖掘区域内多样文化,实施“旅游+”“+旅游” 融合发展战略,聚焦推进文旅与交通、体育、农牧、藏医、科技、康养、研学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打造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新基地。

一、文化+旅游

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深度融入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走廊,依托“三九大”文旅品牌,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化同周边市(州)和天府旅游名县联盟的合作,实施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客源互推、线路互联,共同拓展文旅市场。

围绕情歌文化、木雅雅文化、鱼通文化、藏族风俗文化、西康文化、茶马文化等康定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通过载体打造、旅游叠加、功能延展等实现文旅产业链提质延伸。深入挖掘特色地域文化,做强以情歌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康定情歌文化产业园。促进藏族民族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的旅游创新利用,开发文创旅游商品、旅游特色餐饮、旅游精品民宿等旅游新业态,培育一批品牌特色文化街区与旅游名镇民村。深挖文化资源、延伸资源面,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特定表现手法及旅游演艺、节庆活动、节事论坛等形式,重点开拓休闲旅游、研学旅游、演艺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多类型文化旅游产品,促进康定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出一批文化景区,提档升级木格措景区、木雅圣地景区、色龙世外桃源、若吉藏家渔村等,全力推进贡嘎西坡景区、大渡河流域乡村康养景区等提升建设。建设一批文创基地,包括跑马山情歌文化站主题公园、日角鱼通文创村、茶马古道、沙德木雅风情小镇等文旅产业基地,培育一批文旅示范基地。利用好溜溜城、跑马山、新都桥、甘孜州博物馆等出一批文化活动,高端打造国际情歌论坛会议,推进大情歌文化周等活动,创新办好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持续提升跑马山国际登山节、四月八转山会、塔公赛马会、环贡嘎山越野赛等的影响力。到2025年,创建1个国家级特色小镇、2个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文化旅游综合体。

二、文旅+交通

推进“交通搭平台、旅游为载体、服务提品质”的“交通+”模式,创新开发4大类型特色交通,把交通变成康定旅游发展新支撑,为康定旅游提质,增加新动力。

公路旅游:借势雅康高速的建设契机,结合旅游景区景点、交通要道、旅游风景道等建设,打造最美高速服务区、音乐公路、情歌大道、夜光公路、雪山绿道等精品公路旅游产品。加快国省干道文旅驿站项目建设。建立旅游直通车系统, 开通新都桥旅游集散中心至重点景区的旅游直通车,开辟情歌巴士专线。

营地旅游:出台政策扶持G318沿线和其他交通干线沿途自然环境良好的地方建设“交通营地”;营地建设要以民俗风情和自然融合为特点,集餐饮、文娱、住宿、露营等为一体,文娱设施周全,政府通过样板打造,示范引导;政府制定相应的营地建设规范,实行评级制度,提升营地建设标准和风貌品味。

低空飞行:鼓励开发直升机观光、航空体验、滑翔伞飞行、动力伞飞行表演等低空飞行产品,弥补空中旅游薄弱环节。立足已推出的直升机低空游贡嘎飞行路线,在大渡河、亚拉雪山等优质景观区域,优化拓展多条主题低空飞行路线。

交通文化:鼓励挖掘G318、茶马古道等具有历史文化、精神价值的道路交通遗迹遗存,做好资源保护与开发,打造G318交通博物馆、茶马古道徒步体验等交通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特色山地轨道交通。重点推进贡嘎西坡的山地旅游轨道交通线等交通线路建设,带动沿线相关产业发展,打造绿色发展、交通创新的示范。

三、文旅+体育

发挥贡嘎生态资源、G318线的影响力,推动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到2025年,打造2-3个网红自驾生态露营地,推出1-2条省级示范骑行线路。

以贡嘎山生态资源、山地环境为依托,鼓励开发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车、野外探险、户外露营、徒步穿越、低空飞行等山地旅游项目,培育一批帐篷营地、木屋营地、房车营地、自驾营地、低空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以G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等资源为依托,加快推出生态探秘、山地露营、户外骑行、自驾越野等体育旅游产品,完善户外休闲运动设施的建设。以大渡河流域高山峡谷等资源为依托,探索文旅+体育+乡村+康养的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康体养生项目、乡村体育休闲项目等,建设一批康体养生基地。

全力推进康定新城、新都桥集散中心文体建设,推进体育赛事、体育教育、体育康养、体育农业、体育用品制造全产业链体系构建, 成立专业的专项运动服务机构,提升并完善健康运动休闲产品体系。重点扶持体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推进体育装备制造园、体育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通过积极参与体育竞赛市场的开发,逐步培育起一批品牌赛事,引进国际性知名体育赛事,打响康定体育赛事品牌。积极举办国际高原山地穿越挑战赛、环贡嘎山百公里户外山地运动挑战赛、国际自驾车越野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徒步大会、国际民族传统弓射箭大赛、世界射箭锦标赛、跑马山国际登山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塔公民族赛马会、民族马术技能表演赛等体育旅游赛事活动,逐步提升康定体育赛事的国际影响力。

四、文旅+农牧

以“文旅+农牧业”为引擎,构建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康定市休闲农牧业产业格局,成为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1.以大渡河流域为重点,引领乡村度假未来时代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继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之后的第四增长极,面向未来后小康时代,康定市应以乡村旅游环线、乡村旅游片区为基础,大力培育乡村休闲度假产品,不断丰富乡村度假产品有效供给,打造系列周末田园小镇,围绕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个板块,全面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净值客源市场,全方位借鉴发达国家乡村小镇的发展经验,发展成为引领生态、健康、休闲生活方式的周末旅游目的地和假日度假综合体。通过乡村旅游环线、 乡村旅游片区的打造和品质提升,最终将康定市塑造成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宜居宜游的高品质乡村周末生活目的地,全面引领乡村度假未来时代。

立足大渡河流域乡村流域发展聚集片区,整合康定市现有农业资源以及乡村旅游资源,将农业种植与旅游景观营造结合,实现观光摄影、农业体验、休闲度假等新农业旅游体验格局。将牧业养殖生产与旅游项目开发结合,打造牧草大地景观,形成独具风格特色的骑马、马奶酒制作等旅游项目。将农牧业与旅游营销推广结合,将康定达杠苹果、麦崩青脆李等已经具有一定区域品牌知名度的农副产品升级包装、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以“特色赏花节”和“果品采摘节”的方式形成区域性节庆活动。

2.以乡村民宿为抓手,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改善民宿营商环境,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民宿建设、经营中,充分发挥精品民宿在提升产业、致富农民、繁荣农村的引领作用,积极培育民宿新业态,发展新模式,打造康定市特色民宿品牌,同时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功能,提升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推动康定市乡村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以最美民宿大赛为抓手,支持和引导民宿产业的发展,大力实施精品民宿示范工程,遴选一批品质较好的民宿项目进行提升,突出主题,丰富内涵,形式多样,彰显特色,着力打造民宿品牌。加大营销力度,实行线上和线下推广,提升民宿品牌影响力。鼓励有条件的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以精品民宿品牌开展连锁化经营,系统输出民宿设计、运营管理、市场开拓等成熟经验。按照“民宿+”的发展模式, 以民宿为核心,整合周边优质的文旅资源,拓展“观光、体验、休闲、 购物”等项目,提升民宿的综合效益。

3.以乡村创客为契机,释放乡村旅游发展活力

紧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以乡村创客为契机,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创客”新模式,树立创业创新典型,为康定市乡村旅游品牌提升增添新动力,加速康定市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建设。积极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实施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加大对创客项目的扶持力度,培育更多优秀的康定乡村旅游创业主体。继续开展市乡村旅游创客大赛,以乡村旅游为载体,按照“乡村旅游+农耕游牧文化”“乡村旅游+养生文化”“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乡村旅游+非遗表演”“乡村旅游+传统戏曲表演”等方式,通过乡村旅游创客大赛平台进行创新创意,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新项目,为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4.以乡村文创为动力,建立文旅商品培优工程

加强市场需求对接和文化创意设计,培育康定乡村旅游商品品牌。通过动态评选、社会公示、品质管控,打造一批品牌乡村旅游商品。引导各景区围绕观赏性、艺术性、实用性和民俗特色,精心包装、设计、开发文旅商品,依托“情歌文化”、“木雅文化”、“鱼通文化”、“藏族民俗文化”、“高原生态文化”、“雪山湖泊温泉”等开发一批品牌价值高的文旅商品。依托市域内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在临近的景区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交通干道旅客集散点等设立文旅商品销售专区。鼓励开展文旅商品电子商务,推进文旅商品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 扩大乡村旅游消费。

5.以美丽乡村为突破,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

结合四川省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聚焦农村存在的垃圾、污水、厕所粪污、村容村貌等最突出问题,梯次推进乡村旅游污水治理,鼓励引导乡村旅游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 以“农家乐”厕所为重点,全力支持文旅村建设A级文旅厕所,提升乡村旅游厕所管理与服务水平。积极引导乡村旅游智慧化建设,到 2025年,依托“一部手机游康定”智慧文旅平台,实现主要乡村旅游点在线预订、网上支付、电子讲解等功能。

着力推进一批美丽乡村片区、争列一批省级重点村、选树一批“五业融合、五业同兴”示范点、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上下功夫,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休闲乡村,注重优秀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点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以线带面,形成建设乡村宜居环境的热潮,带动整体提升。积极发动群众,形成政府自上而下层级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多方参与的共建局面。

有步骤地推动乡村精品示范区建设,以改善乡村生活宜居环境为抓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对乡村建筑风貌及景观风貌进行改善或重塑,实施基础设施美化工程,重点针对给排水设施、电力电信设施、供热燃气设施、环卫设施等工程进行提升,促进乡村宜居建设, 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到2025年,将塔公镇、新都桥镇、姑咱镇、鱼通镇、麦崩乡打造为特色旅游乡镇。

五、旅游+藏医

梳理康定丰富的藏医药旅游资源,发展以藏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藏医药文化、康复、养生、藏药药用植物科学考察及旅游于一体的藏医药健康旅游。推动藏医药独特医药思维体系、技能方法等列入州级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加强藏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丰富传播内容和方式,统筹社会各方资源,打造藏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精心打造一条藏医药产业发展之路。抓牢“南派藏医药”资源优势,深化产业链条。促进藏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加强藏医药文化旅游和保健品、药浴产品、食疗产品和功能性化妆品等藏医药健康养生产品研发;推动藏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创作一批富有藏医药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构建“文化熏陶、保健康养、藏医理疗、农业观光”的康养旅游模式。

有序开发一批藏医药康养项目。依托区域内的藏医药文旅资源,对水银洗炼法、放血疗法技术、金针疗法技术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二次研发,打造出南派藏医药馆、藏医药药浴酒店、藏医疗养医院、药材基地、藏药温泉等精品项目,推出藏医药浴、藏医足浴、藏药推拿等特色体验产品,开发出藏香、药枕、药浴粉等南派藏医康养产品。近期重点打造中谷藏药温泉小镇项目、木格措药池沸泉景点、雅拉雪山—八郎生都乡村旅游景区。

重点培养一群藏医人才。破解传统的“家族式”“师徒式”藏医人才传承培养体系,与西南民大、省藏校、甘孜州卫校等院校合作,通过联合办学开设藏医学校,设置药材种植、制剂配制、药品生产、藏医服务、药品研发等学习课程。

六、文旅+康养

利用折东地区凉爽湿润的气候,以“阳光康养”为主题,面向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客群,打造阳光大渡河康养度假综合体。活运用社会资本,充分挖掘温泉康疗文化、藏医养生文化、宗教禅修文化,配套精品民宿、康养度假酒店等设施,打造以色龙世外桃源、若吉藏家渔村、姑咱镇特色产业村为代表的乡村休闲康养旅游产品,以环贡嘎山地越野挑战为代表的康体旅游产品,以中谷藏药温泉小镇、榆林灌顶温泉谷等为代表的温泉养生度假产品,以贡嘎西坡—莲花海景区、雅拉雪山—塔公草原景区、孔玉世外桃源景区、鱼通官寨、宋玉藏式温泉旅游村等为代表的宗教禅修康养产品,以中谷藏药温泉小镇等为代表的藏医调养保健产品,丰富康体养生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康定在川渝城市群中的旅游吸引力。

七、文旅+科技

依托“西部数字港”建设,大力推进雨城智慧文旅建设,鼓励支持木格措景区、木雅圣地景区等一批智慧景区建设。鼓励开发光影演艺秀、机器人服务餐厅/小镇、可移动旅居营地、光影美食展、AR/AI的8D游戏体验馆、音乐公园等游客体验式交互式的科技旅游新业态。 创新推动科技与情歌文化、木雅文化、鱼通文化、藏族风情、茶马古道非遗文化等的融合,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文化演艺,扶推动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景区剧场、民族作品创作项目,打造一批IP化、科技化融合发展的演艺项目。

八、文旅+研学

围绕大情歌、大贡嘎和大渡河主题,创新文化系列、地学系列、藏风系列研学课程,培育精品研学线路,开展多样主题研学活动。依托博物馆、文旅项目、科研机构、旅游景区,示范建设跑马山、木格措、折多山、新都桥、姑咱镇若吉村等一批研学示范基地,重点培育木格措国家级文化旅游研学基地。

第六章 配套升级,建立优质服务新体系

一、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旅游交通建设

1.构建快捷旅游交通格局

以打造连接川滇藏青毗邻地区的交通中心为目标,全力做好川藏铁路、“四隧三绕”、康定机场增航协调服务工作;加快推进康定至海螺沟雅家埂隧道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康定――泸定旅游集群板块的交通瓶颈;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快北木路快速通道建设,打通环贡嘎山旅游线路,全力优化旅游出行环境;加快金宝路前期工作,破除大渡河片区交通困境,打通大渡河环线;完成甲贡联网公路、G248至莲花湖旅游公路续建工程。至2025年,康定机场增开航线,雅康高速建成通车,川藏铁路开工建设,通用机场项目获准立项,全市新建道路里程27公里,桥梁7座,建成通乡通村通景公路、旅游公路、旅游连接线2210公里,开通景区旅游公交专线3条,“快进慢游”的立体旅游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专栏3 康定市三条交通环线

东部交通环线:以“大渡河”为核心,依托S211、S432、金宝路等交通通道,形成。若吉村、鱼通官寨、野牛沟、金汤孔玉自然保护区、色龙世外桃源的东部旅游交通环线。

中部交通环线:以“大情歌”为核心,依托G318、G248、S434等交通通道,形成二道桥温泉、跑马山、木雅圣地、新都桥摄影天堂、塔公草原、折多山、木格措的中部旅游交通环线。

西部交通环线:以“大贡嘎”为核心,依托G248、北木路、甲贡联网公路等交通通道,形成朋布西千年古碉、沙德瓦约古寨、莲花湖、贡嘎山镇、子梅垭口、贡嘎寺、玉龙西、泉华滩、冷嘎措的西部旅游交通环线

2.提升旅游交通水平入

全面提升景区入景道路。5A级景区入景道路达到一级公路标准,4A级景区入景道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3A级景区入景道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加快提升莲花湖、冷嘎措、亚拉雪山等景区的通景公路。

构建全域慢行绿道体系。以城市游憩空间和重要自然人文旅游节点为核心,建设全域城镇、公园、滨水、山地复合型绿道网络体系,打造三“十里”全域景观大道:折西十里七色藏乡风景道、城区十里樱花风景道、折东十里三角梅风景道,建成阿里布果、折多河湿地公园等城市绿道10公里。

(二)旅游集散中心

编制《康定市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导规范》,重点构建“中心城区—文旅城镇—旅游景区(点)—服务驿站”全市文旅集散咨询服务体系。按一级旅游集散中心标准全面提升康定旅游集散中心,加快建设新都桥旅游集散中心。着力完善游客救助、散客自助旅游集散、游客落地自驾、旅游咨询、旅游投诉处理、旅游购物、游客休憩、餐饮娱乐、车辆服务、旅行社组织、住宿等服务功能。建设木格措、木雅圣地综合服务接待中心,提升若吉、色龙、水桥等游客咨询服务站,建成折多山旅游综合服务站,建设莲花湖、鱼子西、冷嘎措、黑石城等处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服务品质与游客满意度。把咨询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旅发大会绩效评价体系和全域旅游创建考核指标。到2025年文旅集散中心、集散点覆盖主要城市及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自驾车服务体系建设

优化建设自驾车营地。在大渡河、贡嘎西坡两大片区建设多处不同标准的自驾车营地,满足游客露营、康养、度假、娱乐体验等不同的旅游需求。积极推进莲花湖、冷嘎措、姑咱镇、金汤镇、沙德镇等地规划建设自驾车营地及服务点,完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游憩等综合服务功能。

完善自驾车配套服务体系。在主要交通干道、自驾车风景道,设置旅游交通指示牌、景区导览标识、安全警示牌、旅游服务设施指示牌等自驾车标识导览系统。配套停车场、加油站、汽车租赁、汽车维修、事故处理、汽车救援等设施。开通自驾游 APP,通过手机、电脑等服务终端,提供自驾游信息咨询、GPS定位导航、交通信息发布、 天气信息发布、景区信息发布等服务。沿主干道、景区周边,配套休闲餐厅、汽车旅馆、服务驿站、旅游购物点等设施。

(四)智慧旅游建设

对接川西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和新型旅游体验产品开发,开创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新模式。

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重点完善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旅游集散中心、车站等游客集聚区的无线宽带覆盖,进一步提升城区、旅游景区的无线宽带接入能力。

推进景区数字化建设。开展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乡村等示范点建设,重点开展木格措、木雅圣地等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建设。在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智能化监控、电子商务、网上虚拟平台等方面进行示范应用。建设旅游要素智慧旅游云及云节点项目落地,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将创作、生产和传播等向云上拓展。

丰富智慧旅游体验产品。充分将5G与VR、AR、AI的结合,推动沉浸式体验产品的发展,积极开发虚拟现实景区、虚拟现实娱乐、虚拟现实旅游直播、可视化旅游交易平台等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增强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开发5D影院、山水实景3D演艺灯光秀等一批智慧旅游产品。

推进智慧服务系统建设。完成“智游康定”大数据中心和服务、监管平台建设并投入运行,率先在全州实现“一部手机游”,为游客提供7×24小时旅游服务。开发游客统计分析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无线基站、旅游视控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网等,实现对旅游数据的自动监测和实时数据统计;开发旅游应急与救援系统,运用智能视频监控、移动网络、物联网、北斗导航等技术和手段,动态感知游客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状态。完善智慧旅游应用数据库,加大涵盖全面旅游要素、城市资源、气象、交通等相关文旅公共服务信息数据的采集,建立有效的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共享机制

(五)旅游厕所建设

持续推进文旅厕所建设改造工程,到2025年,新改建A级厕所7座,其中A级厕所达到70%以上,3A级厕所达到15%以上;设置共享厕所53座,其中智慧厕所4座。实现主要旅游景区、文旅集散中心、文旅休闲娱乐场所、文旅风景道沿线绿道驿站、休闲街区、旅游村落等场所的文旅厕所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提升文旅厕所建设品质,以彰显人文关怀、科技生态、特色文化新内涵为方向,推动增加母婴专用卫生间、残障人士专用卫生间、第三卫生间等,使用生态环保材料,打造节能环保“生态厕所”,尊重地域文化差异,鼓励各旅游区进行差异化、主题化打造。推进文旅厕所管理可持续,完善文旅厕所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厕所智慧智能。探索“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的厕所建管养营新模式。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旅游厕所服务体系,推动各景区成立文旅厕所开放联盟,倡导旅游区周边餐饮企业、酒店等厕所向游客免费开放,推动开发文旅厕所服务地图。

二、旅游要素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食、住、购、娱”等文旅要素产业质量,着力推进质量提升示范工程。

(一)提升餐饮品质,实施美食工

弘扬康定餐饮文化,开发情歌文化型传统菜品,形成“康定味道”。组织专家团队结合情歌文化、藏族文化,挖掘、整理、创新、开发情歌系列菜系、风味名小吃;突出重点,加大对酥油系列、野生菌系列、康定面食系列、酸奶食物系列、牦牛肉、黑青稞、魔芋烧鸡等亮点品牌的打造力度;鼓励、支持企业参加高质量、高水准的国家级、市级展会展示活动,宣传推介康定餐饮文化品牌。支持文化餐饮“申遗”工作。深入挖掘民间传统小吃,推出金牌小吃,打造特色餐饮品牌,促进民间烹饪技术交流与创新。在各重点旅游区,以休闲街区、民俗村为载体,打造一批以地方特色小吃、品牌餐饮为核心吸引物的新型旅游区。推动形成有竞争力的餐饮品牌和企业集团,鼓励康定餐饮企业“走出去”。构建有机农牧业、休闲食品业、品牌餐饮业产业链组成的“第六产业”。大力发展美食街、文化主题饭店、演艺型饭店等餐饮项目,形成一批餐饮服务集中区。到2025年,培育“全牛宴”等特色餐饮体系,打造5条优质特色美食街区,扶持20家优质特色餐饮企业,培育30家知名优质康定菜品牌店。

(二)提升住宿品质,实施美宿工程

围绕打造“留在康定”,建设全域、全要素、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旅游住宿服务体系。推进结构优化、品牌打造和服务提升,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住宿品牌,推进住宿企业连锁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围绕康定特色文化,重点打造一批情歌文化、木雅文化、鱼通文化、生态文化、温泉文化等特色文化主题酒店,将文化主题酒店建设作为提升全市文旅吸引力的新亮点。优化全市文旅住宿体系,推动高端酒店品牌化、度假酒店主题化、经济酒店连锁化、乡村酒店标准化、主题酒店个性化。着力引进国际高端酒店品牌入驻,持续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高端品质出游住宿需求。引进国内外知名酒店管理品牌,提升高档酒店服务管理水平。多元化发展精品民宿、产权酒店、分时度假酒店、公寓式酒店、乡村客栈、青年旅馆等住宿接待设施。培育特色精品民宿,培育大情歌、大贡嘎、大渡河3大主题精品民宿;制定旅游民宿发展规划,探索建立旅游民宿联盟,致力打造木格措唯美爱情、全息全景贡嘎、色龙世外桃源、 相约鱼通享阳光宝地、十里最美新都桥、回溯木雅隐秘天堂6大民宿集群。结合自助游,大力推动自驾车、房车、帐篷营地等建设。结合“互联网+”新技术,区块链模式打造智慧酒店、快闪酒店。到2025年,引进2家五星级酒店,培育20家精品文化主题酒店,打造10个精品民宿示范区,培育30家智慧文旅酒店。

(三)提升购物品质,实施美物工程

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创意为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全面推进文旅商品开发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用各方面资源,加强创新开发,培育达折渚、大锅庄等近30个特色文旅商品品牌,丰富文旅商品供给,构建大文旅购物格局,满足国内外游客多层次的购物消费需求。全系列、高质量打造康定特色文旅商品体系,充分发挥康定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抓住具有潜力的单品开展系列研发,做长产业链,丰富衍生品,高水平挖掘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文旅商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文旅生活用品、中草药康养产品、农副土特产品、特色食品、工业旅游商品、文旅装备等特色文旅商品体系。国际化、专业化提升文旅商品创意研发水平,引进和培育国际一流的文旅商品设计创意机构,加强对文旅商品设计、研发的支持力度,完善研发机制,建设一批文旅商品研发基地,举办康定文旅商品设计创新创意大赛,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文旅商品特色化、品质化、效益化发展,提高文旅商品的附加值。创意化、IP(知识产权)化推出康定文旅商品品牌,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较高文化品味和被广大游客乐享乐购的文旅商品品牌,打响“声声有礼”文旅商品品牌,加大对文旅商品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注册和保护力度,建立文旅商品创新与保护名录,加强对老字号商品、民俗旅游商品的宣传,各乡镇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旅商品品牌,构建多元营销体系提高文旅商品和商品企业的知名度,提高经济效益,提升文旅商品品牌影响力。网络化、多元化构建文旅商品购物平台,在机场、车站、旅游服务中心、重点旅游景区等地,设置特色文旅商品购物区,大力发展文旅休闲购物街区。制定支持文旅商品研发销售的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大型文旅商品生产企业、文旅商品交易中心、文旅纪念品孵化基地和文旅商品创意园区建设。争取国家关于文旅购物的扶持政策,设立免税店。引进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建立文旅购物网络平台,促进文旅购物消费升级。全过程、全方位强化文旅商品质量管理,构建文旅商品生产标准和认证体系,规范文旅商品流通体系。依法打击侵犯文旅商品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文旅商品等不法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惩戒力度,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假冒伪劣等行为,全面整治强迫购物、恶意推销等问题,健全文旅者购物维权体系,为广大游客营造公平、自愿、诚信、透明的文旅购物环境。到2025年,4A级以上景区、文旅集散中心的文旅商品购物店达到全覆盖,文旅商品销售额占文旅总收入的30%以上。

专栏4 康定市“声声有礼”旅游商品体系

特色工艺产品系列:金银饰品、佛事用品、唐卡等。

特色生活用品系列:康定青豌豆、康定雪豆、康定花椒、康定核桃、“张大哥”牦牛肉干、野生食用菌等。

药材系列:野生尖贝、高原人参、雪域人参果、川贝母等。

特色农产品系列:新鲜采摘的农产品(如仙桃、人参果、苹果、芫根、雪茶等)、以农副为原材料加工产品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木雅服饰、鱼通刺绣、南派藏医等。

旅游文创商品系列:依据康定旅游品牌与IP形象设计,来源于康定本土元素、具有实用性的系列创意商品。

(四)提升文娱品质,实施标准示范工程

增加娱乐设施、丰富活动类型、增加夜间消费,加快推进旅游娱乐的主题化、特色化、集聚化、品牌化发展,形成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游客需求的娱乐设施与服务体系。培育壮大3E夜间休闲产品。夜色:在主城区以及乡村休闲公园、绿地广场、地标景观、桥梁等重点区域实施夜间亮化工程,提升夜间观赏度。夜娱:培育康定味道旗舰店、溜溜城风情街、康定美食走廊等特色街区,在主城区、新都桥、木格措等主要景点开办“灯光夜场”,建成1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批24小时便利店、24小时书店等休闲购物场所。夜演: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组织实施“六个一”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即“一部宣传片、一台藏戏、一台演艺、一首歌曲、一场舞蹈、一本画册”,全面升级旅游消费能力。以服务标准化引领住宿服务品牌化,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为补充,编制《康定市文旅标准化发展规划》。到2025年,建立健全涵盖文旅资源开发、产品业态、文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旅安全、行业管理等方面的文旅质量标准体系。

第七章 品牌营销,拓展文旅消费新市场

一、品牌形象塑造

(一)做大“贡嘎腹地·情歌故里”品牌

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完善体系、持久创新、精准营销”为原则,实施全市文旅品牌化战略,以“贡嘎腹地·情歌故里”为统领品牌,构建以目的地文旅形象品牌为支撑、以精品旅游线路为保障、以城市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交通品牌、节庆品牌、企业品牌为链接的全市文旅品牌体系,全面提高康定文旅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提升康定文旅的整体形象,提高文旅品牌推广意识,加大文旅品牌推广力度,构建文旅品牌推广合力。

(二)唱响“一生一贡嘎·一世一情歌”营销口号

通过“一生一贡嘎·一世一情歌”营销口号的传达,辅以电视媒体、报刊杂志、户外广告、旅游宣传手册、社交平台、新媒体、短视频、推介会、旅游节等“传统+互联网”的营销手段,不断叠加强化“贡嘎腹地·情歌故里”这一总体品牌。

(三)重点推出一个文旅IP形象

1.推出主题形象设计

紧紧围绕情歌故里品牌,深入开展情歌文化整理、挖掘、研究,对相关历史时期、知名历史人物、重要事件、传说故事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挖掘出康定经济社会发展与品牌内涵之间的重要联系,开展文化内涵研究,进行康定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VI设计),通过专业设计或作品征集筛选推出文旅品牌形象IP,形成康定代表性文化符号,推出品牌动漫化形象。有效传达康定文旅品牌形象,增加品牌识别度。

2.打造系列文创商品

以康定市文旅品牌形象IP为引导,挖掘康定地域文化,融入创意产业,引入文创产品开发团队,对品牌文化内涵进行主题转化和融合, 推出IP相关动画、游戏、手工艺品、服装饰品等文创商品。同时充分利用康定鱼通刺绣、木雅藏戏、溜溜调、羊年会、鱼通锅庄、元根灯会等非遗资源及传统地方特色,打造康定系列伴手礼等地方特色文创产品,以商品推广促进文旅品牌营销。

(四)增强品牌视觉识别

围绕“贡嘎腹地·情歌故里”的品牌以及文旅IP品牌形象设计,构建康定旅游标识系统、指示导引系统、公共设施标识系统三大视觉识别体系,有效表现康定文旅品牌形象,增加品牌识别度。

二、品牌形象推广

强化品牌推广工程。通过“七个一”品牌营销推广,进一步深化康定市文旅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即:一句响亮的康定文旅口号,一个富有创意的康定文旅形象标识,一本精美的康定文旅手册,一场精彩的康定文旅演艺,一部优秀的康定文旅宣传片,一个优美的康定文旅形象大使,一套完整的康定旅游导航应用。

专栏5 “七个一”品牌推广工程

1.一句响亮的康定文旅口号。新创作出能充分体现康定文化旅游特色的品牌营销口号。

2.一个富有创意的康定文旅形象标识。新创作出能充分体现康定文化旅游特色的品牌形象标识,即LOGO。

3.一本精美的康定文旅手册。编制旅游地图、宣传折页、宣传画册等文化旅游宣传资料并装订成册,在旅游景区、星级饭店、交通枢纽、旅游集散中心、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等进行推广。

4.一场精彩的康定文旅演艺。创作推出情歌文化、贡嘎文化、大渡河文化为主题的实景演艺或沉浸式演艺节目。

5.一部优秀的康定文旅宣传片。由专业人士拍摄康定的高清照片与视频,制作成宣传片,积极在全市及市外进行推广。

6.一个优美的康定文旅形象大使。选拔、聘任康定籍在外、本地知名人士或开发虚拟形象,成为康定文化旅游形象大使,代言宣传康定的文化旅游。

7.一套完整的康定旅游导航应用。设计一套旅游导航软件,将康定市内各旅游要素植入其中,以快速帮游客找到想去的地方,尤其杜绝背包客或是自驾游客迷路。

创新办好品牌节庆。办好四月八跑马转山会、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两大主题节会,创新“节庆+赛事”和“节庆+农事”,支持各地举办跑马山国际登山节、贡嘎山百公里徒步穿越赛、G318骑闯天路自行车越野赛、木格措冰雪温泉节、色龙大美乡村节、金秋丰收节、大渡河阳光康养节等节会活动,实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创新节会举办方式,提升节会文化内涵,丰富节会活动内容,依托节会宣传资源、推介项目、扩大影响,实现以会促合作、以会促发展,建立文化旅游节会品牌体系。

加强宣传平台建设。按照“市域统筹、政企联动、统分结合、培优品牌”的工作思路,整合市政府机关、文化和旅游企业、行业协会对外宣传推广力量,通过制定宣传推广计划、搭建合作推广机制等方式,形成“政府+文旅企业+公众+媒体”“平台(OTA) +联盟+媒体”宣传合力。与周边城市和主要客源市场通航城市的知名旅行社合作设立康定旅游营销中心,科学合理设置营销中心的工作机制和考核指标,让营销中心成为康定旅游的一线宣传基地和推介窗口。积极参加国际性、国家级、省级重要文化旅游交易博览会等节会活动,借助国家、省级高端平台,发出康定声音,讲好康定故事,推介康定文旅资源。

三、营销渠道拓展

(一)全媒体整合营销

整合线上营销,推广智慧旅游。依托康定旅游大数据中心,通过政务数据统一交换平台,建立旅游与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定期发布康定文旅信息、旅游动态、行业资讯等图文信息。深入做好新媒体营销,创新“网红+直播”、“节庆+微营销”、“微电影”、 “微网微商”等新型文旅营销方式。充分利用微信、微视频、手机APP等新媒体、新技术,整合资源,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和轰动的宣传效果。

创新线下营销,夯实品牌口碑。优化报刊杂志、康定旅游宣传手册等平面媒体,结合康定站牌灯箱等户外媒体,在交通枢纽、重点区域针对性投放。通过OTA、O2O模式与线下旅游媒体及代理商合作,利用团购、电子优惠券等方式,创新性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实施奖励营销。制定出台促进文旅市场与招徕游客的相关奖励办法,对引进和输送游客成绩突出的旅行社给予奖励;对在主要客源市场开展推广营销成绩突出的文旅企业给予奖励;对策划推出康定文旅热门线路和特色新产品的文旅企业给予奖励;对各地举办的重点文旅节庆活动,在市级文旅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予以倾斜。

强化深度营销。邀请专家智库参与拍摄和投放大型纪录片,组织专题歌舞剧和文学作品撰写,内涵挖掘,文化提升,深化品牌内涵,将历史悠久的情歌文化与康定蓬勃发展的时代精神融入品牌价值, 彰显康定文旅的独特气质。通过举办音乐节、艺术节、电影节、非遗节、动漫节、文创节等节庆活动,博览会、展示会、交易会等会展交流,以及各项文化赛事,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给康定带来持续的关注度与影响力。

(二)多元主体联动营销

健全完善“部门统筹、政企联动、全民参与”的营销机制,整合政企营销主体,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营销机制,形成外宣合力,实现旅游市场全覆盖。

政府对外推广、对内统筹。通过举办大型文旅论坛、节事活动, 积极开展区域文旅商品推介,推进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加强区域联合营销,与区域开展合作,积极融入区域精品游线。

企业提升品质、巩固品牌。建立景区、酒店、航空公司、旅游商品企业等多元营销主体,实现旅游市场全覆盖。策划系列景区主题营销推广活动,提升酒店服务品质,加强交通线路营销。

全民参与营销。实施“全民+小视频”营销计划,鼓励康定居民和来康游客通过自媒体、社交平台等传播康定文旅品牌,充分调动市民主人翁意识;采取“旅游推介+短视频”营销策略,利用抖音、快手、B站、西瓜视频等顶级流量的新兴时尚网络平台进行旅游推介和现场推广,营造“人人都是康定文旅代言者”的品牌推广氛围。


第八章 强化保障,增强文旅发展新动能

一、加强规划统筹协调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文旅业的决策部署,建立完善党政“一把手”负责的领导协调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执行的管理体制,增强市级和各乡镇的契合性,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脱贫攻坚、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力抓手,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组织制定落实更加有利于文旅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文旅业发展环境,形成全社会发展文旅业的强大合力。各级文旅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发挥整合资源、综合管理、协调推进和重点实施的重要作用,切实推动文旅业发展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加快把文旅业做大做强做优。将加快文旅经济发展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文旅发展格局。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1次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建立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和解决文旅发展重大问题。

(二)创新综合管理

深入推进文旅和文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公安、 应急管理、法院等相关部门统分结合、协同联动的全域旅游综合管理体制。围绕“综合产业综合抓”,推动文旅业改革发展由部门行为向党委政府统筹推进转变,由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探索建立放权于乡镇、放责于协会、放事于市场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产业促进机制。深化“景村一体化”试点改革,合理划定辖区范围,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和运营,实现区域内全域、全景和全产业发展。

(三)构建文旅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高点定位,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科学研判未来文旅发展趋势、方向,在《康定市全域旅游规划》指导下,加快编制实施市文旅业发展规划、重点文旅片区规划,配套编制旅游交通、文旅公共服务建设、文旅品牌营销、文旅服务标准化等专项规划,形成指导全市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的“1+N”规划体系。

(四)推进“多规合一”

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全市、乡镇编制相关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文旅需求,彰显文旅要素,营造文旅空间,增强宜游功能。文旅规划要纳入政府空间规划重点内容,加强文旅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文化发展、国土空间、环境保护等各方面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编制实施以文旅为重点的发展规划,以规划融合促进产业融合、行业融合、事业融合,充分发挥文旅规划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五)保障规划实施

加强文旅规划的实施评估和监督管理,增强文旅规划对地方政府、文旅相关管理部门、文旅企业、文旅团体等不同文旅参与主体的指导作用。强化文旅管理部门在文旅发展中的引导力与督促作用, 建立服务与监督机制,开展规划的定期评估、跟踪监督和指导反馈, 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积极把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纳入到各级政府的工作部署,强化督察考核,促进规划实施。重大文旅发展规划须经同级人民政府或上级政府批准后实施,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推进、督导、评估机制,切实提高文旅规划实施效果。

(六)严格监督考核

建立全市文旅质量工作督导机制,切实加大对各乡镇各部门文旅质量工作的督导检查。推动把文旅质量工作考核纳入地方文旅业深化改革考核体系,强化激励约束,确保工作实效。各地区和乡镇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做到方案具体明确、有进度安排、有明确责任、有可行的载体抓手、可检查督导、可评估考核、可问责问效。市有关部门要按照重点工作分工,加强协调配合,细化政策措施,加强组织实施。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将文旅产业发展指数纳入各乡镇绩效管理考评指标体系,强化考核目标激励约束,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把文旅发展纳入乡镇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绩效目标考核,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对照全市文旅重大项目、A级景区创建计划,列入市级相关部门年度考核指标,实行季度督查、年终考核。

二、创新完善政策支撑

(一)创新土地利用政策

强化文旅用地支持,将文旅发展需求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统筹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向文旅领域倾斜。在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外的文旅项目中的自然景观用地及农牧渔业种植、养殖用地,可按原地类认定和管理。市发展改革、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门认定为仅在年度内特定文旅季节使用土地的乡村旅游停车设施,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相关设施不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破坏生态与景观环境、不影响地质安全、不影响农业种植、不硬化地面、不建设永久设施的前提下,可不征收(收回)、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

把文化旅游规划纳入国土空间布局统筹规划,用好用活用足国家、省对文化旅游发展的一系列土地支持政策。对符合相关规划的文化旅游项目及时落实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确需使用建设用地的,探索实施点状供地。在符合相关规定和规划的前提下,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等土地建设文旅项目,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文化旅游项目所需建设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按划拨方式供地,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供地方式保障需求。

(二)强化财政金融政策

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建立文旅发展资金绩效评价机制,组织开展文旅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等方式参与文旅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旅市场,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大型文旅企业、投资集团参与文旅投融资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文旅产业促进基金并实行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导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等投资各类文旅项目。

(三)加强新业态支持政策

完善发展研学文旅、体育文旅、轨道交通旅游、自驾车房车营地、低空文旅为代表的文旅新业态政策。制定出台自驾车、旅居车地方性鼓励政策,加强旅居车交通管理,促进规范旅居挂车上路通行。创建支撑“三车友好”工程和高速公路出入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享租赁系统的新政策,推动绿色发展的“快进漫游”乐享服务。推进通用航空与文旅业结合,扩大低空空域开放,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飞行报审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在适宜地区开展空中游览活动。严格落实在文旅行业中扶持小微型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四)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严格落实在文旅行业中扶持小微型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文旅企业宣传促销费、文旅商品生产企业研发费纳入企业成本费用,按照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文旅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环保税。

三、推进依法治旅进程

加强法治思维,将依法治旅贯穿文旅发展全过程、全周期、全领域。

(一)提高依法行政质量

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省、州相关文化和旅游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文旅质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充分发挥文旅法律法规在文旅资源开发与保护、文旅产业发展、文旅市场秩序维护等方面的规范、保障、引导作用。

(二)依法规范文旅市场

建立健全文旅市场综合治理体系。制定文旅市场综合监管责任清单,加强涉旅部门联合文旅执法检查,持续开展全市文旅市场秩序整治行动。充分发挥全国文旅监管平台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机制作用,提高文旅市场监管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加强文旅投诉举报处理。逐步完善文旅投诉举报机制,积极运用“12301”智慧文旅服务平台、“12345”政府服务热线以及手机 APP、微信公众号、咨询中心等多种手段,形成线上线下联动、高效便捷畅通的文旅投诉举报受理、处理、反馈机制,做到及时公正,规范有效。深入开展全市文旅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依法严厉打击文旅行业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活动,对游客反映强烈的强迫消费、欺客宰客、不合理低价、黑车、黑社、黑店、黑导等问题,以及在景区周边寻衅滋事、 扰乱秩序等涉黑涉恶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切实维护文旅市场经营秩序和游客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文旅诚信体系。建立文旅信用信息公示制度,设立文旅诚信“红黑榜”,褒扬依法诚信经营、提供优质服务的文旅企业和从业人员,定期公布违法违规文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文旅经营服务不良信息记录,建立文旅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对文旅行业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三)加强资源环境保护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文旅业发展相互促进机制,严格执行文旅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禁在自然保护区内新建与保护要求不一致的文旅项目。严格规划建设管控,强化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的保护。实施文旅能效提升计划,降低资源消耗,推动构建以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为核心的绿色文旅标准体系。

(四)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以提高服务质量、设施质量等为方向,制定符合文旅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规范管理和服务,指导全市文旅业发展。编制市级文旅标准化发展规划,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 建立健全涵盖文旅业基础标准、业态标准、文旅资源开发标准、信息技术与服务、文旅业安全标准、文旅行业管理标准等内容的六大类文旅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完善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的文旅质量准入和退出机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严格质量标准准入条件,对不能满足准入条件、不能保证文旅质量和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予以取消等级、强制退出或依法取缔。

四、创新发展平台机制

(一)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平台

整合资源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文化生活格局,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行公共文化服务清单制,开展锅庄、情歌对唱、广场舞展演、“村晚”、群众歌咏等活动,提升群众文化参与程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供给,探索财政补助+市场运作、契约有偿服务等区域特色的服务模式。推进市广电节目覆盖,满足用户大小屏互动、高清化、移动化、社交化、便捷化需求,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平台

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平台,加强研究阐释利用文化遗产,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价值追求,赋予新意、创新形式,彰显康定历史文化魅力。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着力点,实施“最美”品牌、“康定榜样”品牌培育行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实施“公德人物”表彰工程,构建“职业道德模范示范”矩阵,深化“乡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国民教育、社会传承、礼仪规范、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建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三)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平台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文化产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以信息整合服务为核心,强化文化产业园区、企业在招商、融资、营销等方面信息供给,涵盖资讯传播、政策解读、智库咨询、数据统计、舆情内参、流程导航、项目对接、培训交流等应用服务,促进从碎片化业态向产业链集群发展。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科学规划建设文化产业IP资源库、项目库,为文化企业提供IP孵化提供全链条服务,促进园区与政府,园区与园区,园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四)文旅资源协同开发平台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协调作用,有机植入文化体验场景,落实“多规合一”,加强多方向、多方式的协调转换,培育文旅资源协调开发的区位平台优势。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科学布局各类站场枢纽,促进各种交通一体化有效衔接,形成机场、汽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立体交通直达衔接。扶持旅游经营主体拓展开发文化资源,扶持文化经营主体拓展开发旅游项目,将文旅资源协调开发纳入到文旅工作体系中。

(五)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平台

以打造川西北“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示范区”为目标,推动文创人居优化、文旅商圈覆盖、书香街区阅读、乡风文明振兴,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平台体系。优化建筑界面设计和种植搭配、加强街道标识等艺术设计、美化人流聚集区的空间景观设计,加强廊道建设,推进康定主城区城市文化景观提升。大力发展文化体验度假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活动,引导景区从“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促进传统景区的文化创意提档升级。新创建一批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发展文博文创、非遗旅游、体育旅游、音乐旅游、冰雪旅游、交通旅游、演艺旅游、康养旅游、科技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等融合新业态。

(六)文旅品牌对外推广平台

统筹设立康定文旅品牌库,多渠道多层次搭建宣传推广平台,构建全市品牌宣传体系。以服务游客、服务企业为目标,以节会、推介活动为抓手,构建覆盖广播电视、平面纸媒及网络新媒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媒体推广体系,将康定文化旅游形象品牌推向全州全省全国及世界。依托现有文旅营销渠道和新平台,整合线上线下多种营销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新途径,精准投放、全方位、多角度精准营销。秉持“以会为媒、以展为窗、以演为桥”理念开展项目推介,筹办引入高水准、宽视野的节展、节庆、节会活动,推广文旅产品。

(七)文旅产权保护服务平台

加快文旅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的相关政策出台,建设文旅创意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文旅商标与地理标志保护协调发展。健全文旅知识产权地方绩效评价体系,推动知识产权统计监测关口前移到各园区基地,强化培育以地理标志为特色的文创知识产权示范县。实施文旅商标、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培育行动,强化文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加强文旅地理标志和官方标志保护,推动文旅经济集群创新和区域品牌建设。整合散落在民间的各类文旅资源,引导率先注册集体商标,鼓励传承人及关联企业注册登记,支持对文旅版权的衍生性原创及权属保护,做好试点经验和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工作。

五、激发文旅市场活力

(一)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

引导做大一批骨干文旅企业,加大与国内知名文旅投资商、运营商、服务商合作力度,促进文旅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运营。加强对省市工农业文旅示范点及文旅创客项目的培育,落实中小文旅企业扶持政策,打造一批“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特色文旅企业。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资源整合、改革重组、收购兼并、线上线下融合等投资文旅业,实现文旅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相关规定,对在境内外首发上市、在“新三板”挂牌的文旅企业给予奖励。

(二)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

围绕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布局,依托核心资源,按照优化供给、聚集带动、打造精品、培育品牌的要求,深入推进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核心引擎项目,重点抓好一批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影响的支撑项目, 谋划开发、建成运营一批文旅新业态、休闲度假、景区升级改造、公共服务、旅游区域综合开发、“文旅+”、特色小镇等特色项目。

持续开展“十大文旅投资企业、十大文旅投资项目”评选活动, 建立文旅重点项目动态管理、责任包联和“市镇企”三级联系机制, 规范文旅项目管理库,每年滚动推进10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将重点文旅项目优先纳入省重点投资项目库名录并享受相应政策待遇。 民间市场主体投资的重大文旅项目,在土地使用、用水用电、税费征收等方面享受与政府投资项目同等政策待遇,保障文旅投资有效落地、文旅项目加快建设。

(三)加大文旅招商引资力度

扩大文旅对外开放,围绕文旅产业升级,依托优质文旅资源, 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知名文旅企业合作,推动市内外文旅企业联营重组,持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增强招商工作有效性,加快招商引资工作向高端化升级,向专业化转型,向国际化提升。针对市内外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开展小组团定向招商,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投融资方式,设立旅游产业促进基金,将部分旅游资源进行资产证券化,依托股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积极推广PPP模式、BOT模式,引导文旅市场主体参与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运营,支持旅游企业直接上市融资,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银企对接机制,实现文旅与金融对接,建立“文旅资源交易平台+现场对接”常态化文旅投融资工作模式,形成包装一批、储备一批、发布一批的招商项目动态管理机制,提高文旅项目精准融资成效。以绩效为导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名村的创建、大型文旅活动的开展、新业态项目建设进行资金扶持。

(四)推进文旅业改革创新

创新文旅管理体制,推动文旅业改革发展由部门行为向党委、政府统筹推进转变,由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建立党政统筹、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全域旅游综合管理机制。

创新文旅产品体系,坚持资源创新、文化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盘活优质文旅资源,“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打造文旅新业态新产品,着力推动文旅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文旅自循环向开放的“文旅+”转变。

创新升级文旅服务,完善文旅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大力开展文旅服务质量升级、文旅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文旅行业自律等专项行动, 以高品质、精细化服务换取更多的增值效益。

六、实施人才强旅战略

(一)健全文旅行业培训机制

建立适应市场需求和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训体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强化培训教育,实施旅游干部队伍和旅游从业人员全员培训计划,实施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创意带头人培训计划。与相关院校、构合作创建旅游人才培训基地,通过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康定文旅大讲堂”、业务技能大赛等方式,统筹抓好文旅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文旅从业人员的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强化对旅游一线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二)完善文旅人才培养机制

全力推动旅游教育与产业无缝对接,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实践型应用人才。一是大力发展文旅职业教育,进一步优化整合文旅教育资源,抓好文旅人才基地建设,建立文旅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培养输送更多的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文旅人才。二是与本地外地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合作,为康定旅游业定向培养中高端人才, 对毕业后留在康定工作的旅游高层次人才,给予经费补贴,在入职、 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按规定给予相应政策待遇。

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倾斜,支持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青年创业团队创业。深入推进“归巢创业”行动,实施“人才回引”计划,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力争回引康定籍在外文旅人才、 优秀创业能人、大学生等人才回乡创业发展,鼓励他们将在外所得到的经营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到康定文化和旅游发展事业中来。

(三)做好文旅人才引进工作

创新文旅人才交流引进平台,转变人才引进观念和方式。根据市场需求,有效搭建校企合作、供需对接平台,通过组织文旅企业积极参加康定文化和旅游人才专场招聘会或专家短期工作,开展人才交流、交换、挂职等交流活动,积极引进旅游景区规划、文创产品设计、文旅业态策划、市场整体营销、项目创新创意等高端紧缺人才。

通过人才租赁、技术合作、项目开发等方式,加快组建康定市文旅发展咨询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等专家智库,充分发挥市内外专家在决策咨询、规划编制、产业发展、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为全市文旅业高发展提供多元化、高层次服务。鼓励企业、院校、行业组织、科研机构举办特色专业智库,资助开展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和旅游发展研究,形成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和实践成果。

针对智慧旅游发展过程中,管理、技术等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 充分利用“互联网+”寻找第三方服务团队来运作,大力实施旅游服务外包,“借脑借力”,开展旅游产品的创意、设计、策划、 包装、营销等工作。